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
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
“废话文学”你听过多少?思考“野生文学”玩梗需适度
发布日期: 2021-09-28 14:31:10 来源: 舜网-济南日报

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,类似的“语言狂欢”频繁涌现。2020年,“凡尔赛文学”被收入《咬文嚼字》年度十大流行词;2021年,“废话文学”“发疯文学”“丫头文学”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加入“野生文学”目录。

也有部分网友在玩“梗”之余不禁担心,这样有话不好好说的互联网环境,是否会让语言变得空洞和匮乏?调查问卷结果显示,57.02%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文体会引起语言、词汇匮乏,42.98%的受访者认为不会。

山东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徐清源认为,如今“野生文学”在年轻人之中盛行,也为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。

“像‘绝绝子’‘YYDS’这样的用语,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年轻一代语言匮乏,并逐渐丧失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的表达,我个人不赞成不分场合和对象地广泛运用。”徐清源表示,“废话文学”“发疯文学”归根结底是一种网络时代的“玩梗”,而并非真正的文学,年轻人在“玩梗”时应该适度,并明确区分“梗”与“文学”的关系,不要忽视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。

街采

市民李先生

我平时不太会用网络用语或“废话文学”,我觉得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没有规范化语言明确,让人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。而且长此以往,很可能造成语言、词汇的匮乏,我不支持大家使用。

市民王女士

最近我挺喜欢用“废话文学”或缩写的,因为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能更好地表达那一刻的情绪,有一种“自带表情包”的效果。但我建议对此进行一些规范,以防青少年沉迷其中。

市民王先生

我发现大家很喜欢用这类网络用语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风,建立与朋友之间的共同语言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,使用规范化语言。

市民陈先生

我觉得用网络语言的大多是“00后”,他们聊天的时候图省事,我就不经常用,因为大多数都听不懂。中国语言博大精深,缩写或“野生文学”只是娱乐,不会造成什么影响。

微观点

要重视语言的规范性

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陈静

对于像“废话文学”“YYDS”“绝绝子”这样的网络“野生文学”,他们的出现有具体的社会原因,例如年轻人在打游戏过程中,为节省交流时间,使用缩写语言。

我认为这类语言的使用不需要被批判,它是在某一时间段内,出于特定需要,年轻人群中出现的一种社交语言。个体化应用不必在意,但我认为,一些具有公众传播影响力的文本,以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的言论表达中,最好不要使用这类用语,即便采用,也应在括号中注明其规范表述。

一直以来,汉语规范化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也在随时代进步进行一次又一次修订,文字、语言走向规范,才能真正服务于文化传播。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和公众媒体,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语言规范化的社会责任。

同时,我们也不必对“野生文学”的兴起产生担忧,这只是短时间内的一种流行用语。几年前的“喜大普奔”,有谁还会记得呢?

“废话梗”让我们迅速

从低质量讨论中脱身

知乎用户 阿眼头

“废话”梗,本质上是出于网民对于低密度信息的一种嘲弄、解构或批判。

多数人在上网时,本来是希望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交换的。即,我希望读到有价值的信息,也希望我发布的信息能被人理解。然而,低密度信息严重破坏了人们的体验,严重打击了认真讨论的积极性。在此之下,主动进行“废话”梗,有几种含义或者动机在里面——

一是表达对信息密度的不满。我认为你说的就是废话,但是直接骂你显得很不礼貌,我才用比较委婉的说法“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”。这句梗改编自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,本来具有赞扬的意义,因此,改编后的梗具有一定“明褒暗贬”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