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高发期。尽管近年来对防范青少年暑期溺水的关注与改善措施不少,但溺水事故依旧频频发生。这警醒我们,不能以应急思维应对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,而应该以长视思维,建立起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机制,充分发挥学校、家庭、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作用,合力为青少年织牢防溺水的“安全网”。
中小学应该把防溺水与防火、防电、防交通事故等一起纳入生命安全教育计划,从溺水事故中总结教训,从细节入手,合理设计教学内容,保障开课次数和质量。还可以邀请游泳教练、溺水急救专业人士等到校给学生授课,让学生充分明白游泳尤其是野泳的风险,看清游泳以及救人的安全红线,掌握自救技巧,提升应对溺水的反应处置能力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加强对学生的游泳教育,让更多学生掌握游泳技能,降低溺水风险。
家庭需要承担好对青少年的监护责任,关心青少年的生活,注意了解掌握青少年暑期活动情况,鼓励支持青少年到正规游泳场所玩耍,及时发现制止青少年到野外开放水域游泳的行为。日常生活中,监护人要多就防溺水给青少年敲响警钟。这种家庭警示教育不是空泛模糊的“注意安全”,而是要耐心讲解有关溺水事故的案例以及野泳的危险、防溺水的经验等,让青少年真正形成远离危险水域的自觉。
政府主要应从三方面重点发力,预防青少年溺水。一是支持学校完善游泳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,增加政府购买游泳培训的社会服务,为中小学生戏水玩耍、学习游泳创造条件。二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儿童,要特别督促其家庭积极承担监护责任,并引导鼓励村庄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发挥好监护补位责任,堵住防溺水安全监护的漏洞。三是推动相关举措完善升级,健全对野外开放水域的溺水防范机制,明确履行警示责任的主体以及具体的警示、巡管、隔阻措施,打造技防、物防、人防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安全体系。
防溺水应成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“必修课”,也应成为社会各方共同担起的责任。除了学校、家庭和政府,其他单位和个人也不妨对防止青少年溺水多操一点心。比如发现青少年的高风险野泳意图或行为,可以多问一声、多劝一句,通过凝聚起更多人的力量,拓宽警示监督视野,增强防溺水干预的及时性、全面性,把防溺水的“安全网”织得更密实牢靠。
(唐山客)
![24小时热点](http://www.djxww.com/static/images/t019577f7bed1786a97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