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酷暑难耐。同样被舆论“炙烤”的,还有近年来兴起的“贵族”雪糕“钟薛高”。价格动辄十几二十块不说,还屡屡被曝出质量问题,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。
其实,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“贵族”雪糕,但贵要有贵的道理。比如有的雪糕用料十分讲究,追求天然配料或加入功能性配料,由此带来成本和售价的提高,这无可厚非。再比如一些旅游景点推出的文创雪糕,诸如樱花雪糕、故宫雪糕等,背后附着文化价值,不仅具有食物属性,而且具有文化属性,对文化传播起了正向推动作用。并且消费者通过拍照打卡,在社交平台分享精致雪糕图片,收获了雪糕带来的社交符号价值。对于这些价格偏贵的雪糕,大部分消费者也表示接受。那么,为何高价雪糕“钟薛高”会在网上引起如此大的舆论争议?人们反感的究竟是什么?
首先,“钟薛高”追求高价却忽略了高质。将散装红葡萄干宣传成特级红提,将普通奶酪宣传为获奖奶酪……早在2019年,“钟薛高”就已经两次因虚假宣传受到行政处罚。多次高价低质的丑闻让其深陷舆论漩涡。陡然拔高的价格提升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,而当“高价”没有落到“高质”上,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,让公众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。
其次,看似平平无奇的雪糕化身“雪糕刺客”,结账时的高价刺痛消费者,影响购物体验。有人说在自由市场中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商家没什么错。就像奢侈品行业一样,本身走的就是品牌高投入、高溢价的经营路线。但问题是,很多高价雪糕的销售场所是普通人日常消费所去的超市、便利店,而且这些高价雪糕又往往和平价雪糕混在一起,一不小心就可能拿错,拿错了又不好意思放回去,只得无奈买下。正是由于很多人都有不小心被高价雪糕“刺伤”的不良购物体验,将不满心理投射到该品牌上,加重了人们对“钟薛高”的反感。
第三,雪糕作为必需程度较高的日常食品,价格过高时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,伤害他们的情感。我们当然承认,社会消费是分层的,昂贵的奢侈品也有其合理性。但人们对不同类别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。商品越是必需度高,就越不能单纯被视为商品,越不能放任资本炒作,完全交由市场定义价格。比如必需度高的粮食,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存刚需和安全感。类似这样的商品,人们对其价格涨幅极为敏感。再如“菜篮子”“肉盘子”是不是物美价廉,也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幸福感的成色。因此,在基本民生场所、基本民生物资上,严格监管各类价格炒作,让老百姓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日常所需,是保障社会稳定、增进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支撑。
雪糕就属于这类日常所需食品。我们不一定要吃这根雪糕,但是我们希望,在每天辛苦工作后,到超市里能从容随意地拿上一根雪糕,而不用顾虑价格,这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体验。反过来说,高价雪糕伤害的正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掌控感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。而这种个体的幸福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弥足珍贵,不应任由资本炒作破坏和伤害。
当前,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措施,对市场上的雪糕定价标准进行监督与规范。期待相关措施能真正给“钟薛高”们降降火,别让消费者再被“雪糕刺客”刺痛。
(倪杨金子)